ID: 10760868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2.鲁迅与美术》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8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七年级,美术,下册,2.鲁迅与美术,教学设计
  • cover
浙美版《鲁迅与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卷网-出版的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2课,属于“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教材通过对鲁迅美术作品的整理、品读,让学生走近鲁迅,亲近鲁迅,了解鲁迅的艺术修养与民族精神。让学生看到他忧国忧民,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的同时,也是一位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亲人朋友的鲁迅。课中通过分析鲁迅的美术设计作品,捕捉他与美术的渊源;通过探讨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感知版画朴素、厚重的艺术风格;理解鲁迅对珂勒惠支作品推崇的根源来自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觉察到艺术与文学之间殊途同归的内在联系。认识到鲁迅倡导和扶植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深远意义和巨大贡献,从而立体鲜明地认识艺术的鲁迅和他的民族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已经较为了解鲁迅鲜明的文风及其深刻的文学影响力,但对他扶植与倡导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与发展的贡献鲜有所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七年级学生知识求知欲望强、喜欢追求独立自主的年龄特点,做出贴近时代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通过情景再现、合作探究形式,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质疑的批判精神,从中领悟鲁迅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了解鲁迅与木刻版画的渊源,感受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理解鲁迅对木刻版画发展所做的贡献。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作品的赏析、解读、研讨过程中感受鲁迅的艺术审美,理解鲁迅的艺术主张,认同鲁迅的民族精神。 3.学会大胆表述,学会积极分享,理解美术创作与时代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解读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了解鲁迅与美术的渊源,理解文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 难点:体会鲁迅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主张,感悟鲁迅“民族魂”的精神内涵。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木刻版画工具材料 2、学具:收集鲁迅书籍及相关图文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1、教师活动: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鲁迅,他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形象?你有哪些有趣的听闻? 2、学生活动:各抒己见。(有说鲁迅通过文学来拯救中国、有说鲁迅的文笔辛辣、冷峻、带有很强的批判性,也有说鲁迅虽然严肃、不苟言笑,但还是有人情味儿的等等。) 3、教师活动:出示木刻版画作品,请学生猜一猜他们是鲁迅笔下哪些人物?并思考这些人物带有哪些共性特点,描绘的是哪一阶层的人物群体? 4、学生活动:发表观点。 5、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予以汇总肯定。展示鲁迅亲手设计的书籍装帧作品,引导他们走近鲁迅,发现一个热爱生活与艺术的鲁迅。 [设计意图]用鲁迅话题直接导入课题,简要明确,帮助学生发现另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同时为鲁迅推崇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埋下伏笔。 (二)作品赏析,审美探究。 1、教师活动:介绍鲁迅与美术的渊源。举例鲁迅小时候手描的土偶像、画在植物标本上的《猫头鹰》、收藏的南阳汉画像等,从中感知鲁迅对艺术的热爱。 2、学生活动:对鲁迅与《猫头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表述。(猫头鹰在黑暗中瞪大眼睛,越黑暗的地方,它越要瞪大铜铃般的眼睛,这很像鲁迅的个性,他也乐意用猫头鹰来形容自己。) 3、教师活动:出示珂勒惠支的木刻版画作品《德国的孩子们饿着!》、《面包》和《反抗!》,探究鲁迅之所以喜欢珂勒惠支作品的原因何在 珂勒惠支刀下的人物形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 4、学生活动:根据学案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5、教师活动:巡视到各小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点,寻找珂勒惠支木刻版画作品与鲁迅文学作品之间的链接点。 6、学生活动:每小组代表发言,表述自己对作品的见解。 7、学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