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话实说话流行》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面对同一个事物,思考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比较自己与他人、团体或媒体对某一问题意见的差异,尝试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流行”的含义,能列举不同时期流行的事物,能正确表达对待流行文化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对两组不同的事物进行连线类比,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新生事物勃然的生命力,并养成包容、多元的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流行文化的概念,其同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2.难点: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来面对流行文化。 3.教材分析:可以结合流行音乐和服饰等,有较强的趣味性。 4.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流行文化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以包容和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流行文化”对他们来说一般不构成问题。教学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流行文化,能认识到其仅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喜好流行文化而排斥其他文化表现形式。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音频《我是一只小小鸟》、“美食和音乐”连线题。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构思]以年级范围内的“民意调查”结果导入新课。 [原因]①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有亲切感的素材开始讲授,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引起对本课内容的兴趣。②“民意调查”的结果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素材。 调查问卷:“你的音乐态度”: 你最喜欢哪种 类型的歌曲? A 流行歌曲 B 民歌 C 摇滚 D 高雅音乐 E 主旋律歌曲 F 京剧 你最喜欢哪个国家 (地区)的歌曲? A 香港 B 大陆 C 台湾 D 日韩 E 欧美 你最喜欢哪个 歌手的歌曲? (只能写一个) 教师展示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流行歌曲”,教师即可以此导入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流行音乐?”如果调查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流行音乐,教师也可以轻松地提示学生:虽然我们年级的同学大多数喜欢的是其他音乐,但你们的同龄人大多喜欢流行音乐。然后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 第一部分:你认为什么是流行文化? [构思] (一)向学生推荐《维基百科》中关于流行文化的定义:指在当代社会中最为盛行的文化。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传播文化制品的产业或大众传媒来塑造并传播,例如电影、电视、-出卷网-等媒体。流行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 (二)让学生列举三个不同时期的流行文化(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流行音乐): 教师也要准备好几个案例,在学生列举之后向学生展示。 ①旗袍:满族的民族服饰,在清末民初逐渐流行,现在成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之一。 ②绿军装:原本是解放军的服装,但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里,军绿色成为中国大陆的流行色,绿军装一夜之间成为年轻人最时尚的服装。 ③街舞:原本流行于黑非洲土著居民中的舞蹈,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美国,现在更横渡大洋来到中国,在中国年轻人中广为流行。 (三)根据以上素材,师生共同探讨“流行文化的发展轨迹”。 幻灯展示“流行文化的发展轨迹” 第二部分:从流行歌曲看流行文化 (一)明确“流行歌曲”的概念和范围。 [构思]展示《维基百科》中关于流行歌曲的定义:所谓流行歌曲,是指那些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受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或流传后世的歌曲。这些歌曲往往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之中,草根气息浓厚,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二)介绍一些著名的流行音乐歌手(幻灯展示,学生报出姓名):邓丽君、张学友、毛阿敏、罗大佑、韩红、周杰伦。 (三)介绍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