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76446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9份打包)湘教版必修3

日期:2025-10-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238663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必修,教版,打包,9份,课件
    (课件网) 专题强化训练(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20·北京高二检测)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 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 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 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2.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贵州多岩溶地貌,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第2题,石坎梯田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对缓解旱情有一定意义;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提高人口容量;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湖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3~5题。 3.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入湖河流流域内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4.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 (  ) A.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 B.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C.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 D.位置偏僻,天敌少 5.下列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B.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 D.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解析】3选C,4选C,5选D。第3题,青海湖为内流湖,咸水湖,湖水不适合灌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泥沙淤积,发生洪涝,与湖泊水位下降没有关系。内流湖缩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大量引河流水,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故湖泊水位下降。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会使冰川融化量增大,对于湖泊水位影响较小。第4题,5、6月份,为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宜鸟类繁衍而非越冬;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不是气候条件。位置偏僻,天敌少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是气候条件。第5题,图乙显示的是不同生态系统区的人口,也就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各自的人口情况,不能判定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对草场面积的影响;人均草场面积也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三地区各自的人均草场面积,不是该地区总的人均草场面积,因此不能判定人均草场面积的增减情况;草甸草原区提高草场载畜量属于过度放牧;荒漠草原区与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相比,其人口与人均耕地都是最少的,耕地面积(两者相乘的数值)也最小。   (2020·太原高二检测)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桑蚕饲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2008—2016年,浙江年蚕养殖量、蚕茧产量连续9年下滑,桑蚕养殖业陷入困境。有人建议将本地桑蚕养殖转移到广西一带,下图示意浙江省桑蚕养殖区分布。据此回答6、7题。 6.与浙江相比,广西发展桑蚕养殖业的优势是 (  ) A.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