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96407

人美 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北京)《2. 画皮影》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910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六年级,美术,上册,北京,2. 画皮影
  • cover
《画皮影》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思想,学习皮影及相关知识,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基础上,逐步发现皮影人物的特征及美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及审美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可动皮影人物作品,体验传统艺术的乐趣。同时,本课借助“按按按”教学平台,及时有效的反馈合作过程、合作态度, 理论依据: 以支架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本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问题设计的引导性,逐步探究皮影人物的装饰方法与制作方法,充分利用学习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互动反馈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评价合作过程,互动反馈方式提高了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友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皮影艺术以及相关知识, 感受传统艺术的奇妙效果和独特魅力;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学习皮影的制作流程和造型特点。 本课在知识和技能上是一节知识综合性强的美术课,因为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包括了“线造型”、剪纸、京剧等元素,二年级的《百变团花》、四年级的《刻纸》、五年级的《京剧脸谱》《细致的描绘》《活动纸版画》等课程,已为学生奠定了一些基础。同时皮影作为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整套教材民间工艺美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线造型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能够合作开展有目的的探究活动。 学生对于皮影的可动形式感兴趣,但是对于这种民间工艺美术并不常见。因此学生对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并不清楚,需要观察分析和教师的演示、讲解。学生对皮影的起源、流派、造型特点缺乏了解,需要调查、分析、讲解等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了解。 学生喜欢合作分工的学习方式,对共同创作的方式积极性很高。 (三)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解决对策: 状况一,问题:学生对传统艺术缺乏关注。 对策: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课堂实物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状况二,问题:学生对皮影人物造型把握不好,有畏难情绪。 对策:将皮影人物的表现方法编成有趣的口诀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加强小组合作,巧用学习单,降低制作难度。 状况三,问题:现在学生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合作时,少数学生与同伴合作不愉快。 对策:将合作过程与同伴评价采用互动反馈的按点设计方式,由学生匿名选择,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视频导入:利用皮影戏视频片段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调查法:通过学生课前分组调查,了解皮影艺术的相关知识。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习皮影人物的表现方法。 口诀概括:利用自编的口诀教授皮影人物的创作,帮助学生掌握。 欣赏法:通过欣赏皮影人物作品,学习表现方法。 探究法:学生通过探究了解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明确步骤及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其美感。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基础上,分析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采用“活动纸版画”的方式,小组合作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对皮影艺术的喜爱之情及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 难点: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 导入 视频导入: 课件播放皮影戏片段。 出示课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