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7.1模型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从“模型暴露中国国产航母”和“‘玛丽皇后二号’邮轮的模型测试试验”两个典型案例引出模型的含义及其应用功能。以及模型在现代社会设计和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它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进行优化的一种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小节: 1、模型及其功能。 教材从给出模型和原型的案例开始,列举了“鸟巢的结构模型”、“神舟飞船”、“浑天仪”以及“‘神舟三号’飞船中的模拟人”等,以此分析得出了模型的两个功能,又案例分析了“大东方号”来加强说明模型的功能。因为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模型,所以结合教材,以“模型暴露中国国产航母”为引例,让学生通过探讨身边的模型,分析模型的功能。又因为“大东方号”事例,网上查无处事件,所以用“‘玛丽皇后二号’邮轮的模型测试试验”代替。 2、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教材强调了“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特别是通过典型产品“柑橘榨汁机”的制作实例,由点到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与乐趣。因为条件有限,制作“柑橘榨汁机”比较困难,所以通过“海豹顶球模型”,体验模型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模型不陌生,特别是对于展示模型。但对模型的深入了解还不够。对模型的作用和意义更是知道甚少。但是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还是可以得出模型的普遍意义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2)、知道模型制作的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也是发展构思创造性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模型的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对模型的功能和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通过“海豹顶球模型”,体验模型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模型的作用和意义,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和保持制作模型的兴趣与热情,培养热爱科学技术的情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功能和意义。 2、理解模型制作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 1、先是以“模型暴露中国国产航母”为引例,导出模型的概念。再让学生通过列举身边模型的案例,巩固加深对模型概念的理解。接着,以实物“相框”为例,引出原型的概念。再接着,通过展示不同的船模型,引出模型制作的优点和模型制作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紧接着以“‘玛丽皇后二号’邮轮的模型测试试验”视频为载体,引出模型的功能。通过创设情景,步步引导,让学生主动建构本节知识点,提升对模型的认识。 2、通过“海豹顶球模型”体验模型在不同阶段的应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实物模型、教学课件、海豹顶球模型。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前面几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确定自己的课题,构思方案,画出技术图样,今天开始,我们要把它做成实物,然后来看看是否能达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的功能,这就是模型制作。那么为了进一步了解“模型”,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38 。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制作模型?设计过程中要制作哪些模型呢?什么是模型?”导入新课,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明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新课讲授 1、模型及其功能 [导入]:观看视频“模型暴露中国国产航母”,思考:专家认为CV17模型与真正的CV17航母有什么关系?这个模型是根据实物做的吗?这个CV17模型能不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