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46042

【高分攻略】高考生物二轮学案热点10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日期:2024-05-1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803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稳态,环境,人体,高分,热点
  • cover
【高考精粹】2022高考生物二轮学案 热点10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要求】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Ⅰ)。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Ⅱ)。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Ⅰ)。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Ⅱ)。5.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Ⅰ)。 要点一 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消化道吸收;②组织液回渗;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相互关系 要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应用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凡是溶液都有渗透压,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 溶液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的个数有关,而与其大小无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溶液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内环境的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等离子有关。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这是体内酶的适宜温度,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一般来说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2.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要点三 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 5.稳态失调 (1)理化性质失调 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 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 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6.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破坏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 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缓冲物质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NaH2PO4/Na2HPO4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H2PO4-呈酸性,可以与OH-反应生成HPO42-和H2O,HPO42-呈碱性,可以和H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