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47626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7、6加几》教学建议

日期:2024-06-0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841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7、6加几
  • cover
《7、6加几》教学建议 信息窗3———丢沙包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正在进行“投沙包比赛”的情境。图中主要信息有:3个小朋友正在进行1分钟投沙包比赛,1号运动员投中了7个沙包,4个没投中;2号运动员投中了6个,5个没投中;3号运动员投中了5个,7个没投中。借助问题“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引入对“7、6加几”以及“几加7、 6”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的探索。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探究并掌握“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7、6”的口算方法,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叙述。最后借助信息窗中提出的“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如“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3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为系统解决问题做准备。 “你说我讲”中共有1个红点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探索“7加几”的口算方法。绿点问题探索“6加几”的口算方法。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教材中呈现了“凑十法”和“还可以这样算……”,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学时,先让学生弄清求一共投了多少个,就是求投中的个数与未投中个数的和,列式为“7+4”。列出算式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凑十法”独立进行口算,然后进行计算方法的交流。交流时,可以指导学生简化对计算过程的表述,促进思维的简化和计算方法的内化。教学时,还可以补充几道“7加几”的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教材没有呈现探索过程,意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从情境图中选择信息,独立地列出算式并自主选择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是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的。 “自主练习”第1题是看图列式计算题。题目具有直观性。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计算。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第2题是一道用“凑十法”计算的专题练习。练习时,通过每组两个式子的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凑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3题是一道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可以指导学生先独立填写算式,然后借助直观图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进一步强化对算理的理解。 第4题是“7加几”、“6加几”的计算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交流算法。 第5题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做成口算卡片,采取“快速抢答”、“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以逐步达到口算正确、迅速的要求。 第6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算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大部分学生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尽量把算式写全。为了扩大练习量,可以灵活增加写得数是其他数的算式或“9、8、6加几”的算式;要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整理算式,二是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大数”的计算方法。 第7题是趣味计算练习。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第8题提供了一幅学生课间活动的游戏图,图中有7个小朋友在丢手绢,有7个小朋友在捉迷藏。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9题是一道填方框的练习,为今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作铺垫。前面学生对此种类型已做了训练,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 第10题是一道用表格呈现信息的实际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先读懂表格,然后独立解决。 第11题提供了一幅两队少先队员进行郊游活动的情境图。图中还有两位老人在池塘边钓鱼,池塘里有荷花和小鸭子。练习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