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871280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一7.3 制作模型 教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通用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48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制作
  • cover
《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7章内容,主要是知道模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的制作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本课也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和提升,有利于学生感悟设计的一般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提高物化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已学完《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 第三节 流程的设计。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方案构思,但是学生对工具和设备的选择方面缺乏经验,对材料的加工工艺缺乏了解,所以学生整体的物化能力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提炼出模型概念中的关键词(实物、技术图样或构思、比例、实物相近等)。 (2)通过案例分析,能说出模型制作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能在课堂上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G字夹、手锯、曲线锯、锉刀、角尺等工具。 (2)学生能在方木条上正确绘制简易边缘榫的加工图,并能按正确的加工工艺制作简易边缘榫。 (3)学生能根据主题将自己的构思绘制在木板上,并能按正确的加工工艺将其手工切割出来。 (4)根据设计方案,各小组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门模型的制作。制作完成的小组能根据要求进行技术试验,并能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对制作好的模型进行测评,能说出模型的优点和不足,能对之前的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门模型的制作,逐步养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物化能力,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门模型的相关加工工艺(边缘直角榫接加工工艺、木板切割工艺)。 2.根据主题,构思方案,物化模型。 【教学难点】 依据方案,物化模型。 【教学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实践探究法等,通过情境导入,以任务为主线、以探究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 总结本课、提升新知 学生依据评价标准测评门模型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师生交流,回顾模型制作的要点内容 结束 课前观看视频 回顾模型要点 、 提出本课主题 门 模型的方案构思 门模型的制作 门模型的加工 工艺 门模型的测评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作品,复习、回顾模型的概念及模型制作的步骤。分析本校学生设计的门方案,提出本节课主题———�无限可能———门”模型的制作。 通过展示自制 门模型实例,激发学生的方案构思 通过微视频,学会门框和门头的 加工 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制作门模型并组装完成门模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自制微视频) 第一环节:课前微视频、激趣导入 师:刚才大家在视频中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我校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制作完成的模型,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模型的制作。 师:提到模型,我们可能会问:什么是模型? 师:分两种情形,一种情形就是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凉亭,它是根据实物,按比例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我们把它称为模型。 师:还有一种情况,如这盏灯,它是根据技术图样或构思制成的一种物体,这也是模型。综合起来:模型就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师:明白了什么是模型,有人可能会问:老师你手中的这盏灯模型是怎么制作的呢? PPT展示———模型制作的步骤(教师一条一条解释)。 师:首选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其次准备适当的工具;接下来按设计图样划线;对材料进行加工;加工完之后就是装配;装配完对模型表面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