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8357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4953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一,历史,必修,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 cover
课件36张PPT。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必修2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刀耕火种 石刀、石斧、耒耜少量青铜农具, 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刀耕火种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南稻北粟五谷②植主畜辅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耕耙耱技术代田法漕渠、白渠、 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耧车一年一熟(完善)(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小农经济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一家一户的生产,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和消费单位的经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①铁犁牛耕的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②小农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资料上有)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理解,资料上有)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 ②由于规模小和承担沉重的徭役,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状态。 ③社会动荡及土地兼并。 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消极:①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规模小,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使人地矛盾尖锐,土地过度开垦,生存环境恶化 ③ 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近代社会的落后。 积极: ①构成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②是封建政府的主要财源,是中国古代一切文明和社会生存的经济基础。 ③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总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后期: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导与学5页)春秋战国时期:较大发展,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原始社会晚期 :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材料一: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内,考古工作人员在宫城附近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其中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涉及的部门之多,有煮盐、冶铁 、铸钱、丝织业……以凭借国家的权力,征调优秀的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历史悠久、素称发达资金雄厚、规模大,工匠技术经验丰富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1)冶金技术原始社会:掌握商周时代:繁荣(2)制瓷技术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明清 种类丰富唐朝南青北白 两大系统形成阅读 思考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如何?(3)丝织技术①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 唐朝—技术提高,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 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致精密的缎②发展历程 :二、艰难经营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