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8359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858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一,历史,必修,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 cover
课件34张PPT。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重点 ?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 教学难点 ?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恢复(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②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的战争。(2)完成: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重工业基础薄弱、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速度较快、苏联的工业化,也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的初步基础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突出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①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按照农业方式实现合作化。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4)影响:开始改变我国的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3、三大改造(1953—1956)(1)内容: ⑵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3)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956年)(成功)(1)内容: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确立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真正贯彻)。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 (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 它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 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总路线的提出使“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日益膨胀,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特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高指标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危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 设社会主义的 积极性 二是片面追求粮食产量,造成浮夸风 (4)后果: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2、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失误在哪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58年) 问题1: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错在哪里? ———虽反映了良好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脱离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3、国民经济调整:先是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继而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4、国民经济出现困难的原因: 左的错误 自然灾害 苏逼债(1)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两年内工农业总产值损失了1000亿元。 (2)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是系统地纠正左的错误; 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状态。 历史学家胡绳说从56年到76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问题上老是犯错误———1、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阶级斗争问题三、国民经济的劫难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