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96963

第0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7548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0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课标与学习内容: 原始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 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三代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和奴隶制社会形成繁荣时期。 敬畏文明,敬畏生命: 位于青海省的喇家遗址,是因地震和黄河洪水毁灭的史前遗址,揭示了四千多年前因地震、洪水接踵而至把“喇家村落”彻底摧毁的过程。 在死亡来临时刻,母亲紧紧地护卫着自己的孩子,至死也没有松开…… 图为距今约1万年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其出土的栽培稻和陶器,是现今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和原始陶器之一。 中国江西仙人洞及出土距今2万年陶罐(组图)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距今18000年 特点: 大河附近;平原地带;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你来自云南元谋, 我来自北京周口, 牵起你毛茸茸的小手, 爱情的力量让我们直立行走... 一、源起:石器时代远古生活 1、旧石器时代(约250-1万年) 遗址: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 生产生活:渔猎和采集,群居;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约1-0.5/0.2万年) 早期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黑陶,胎壁薄如蛋壳,称为“蛋壳陶”。 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 社会组织的变化: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打制石器,群居生活。 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考古发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扩大财富和权力。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初期的“刀耕火种”以妇女为主,因而成年女子就将婚盟氏族的丈夫“娶”来,参加自己的公社……后来,发展出了较高级的耜耕或者犁耕,农业劳动又转变为以男子为主,因而“女娶男”又改变为“男娶女”,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形成父系大家庭。 ———《中国大通史 史前卷》 新石器时代早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陶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玉器精美,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新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取代母权,社会分化与不平等萌芽初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大汶口遗址的面积达82万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54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133座墓葬和1座陶窑,其中14座有木椁式葬具,很多墓葬内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代表性的陶器是鼎、豆、壶、背壶、罐、杯、尊、瓶、盔形器等,还有作为礼器的玉铲以及精美的透雕象牙梳、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等典型遗物。考古发掘还发现,在43座墓中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猪骨,最多的墓中有14个猪头骨。 特点:手工业产品形式多样,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