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97075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0782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1课,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cover
(课件网)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 时空观念:本阶段历史可以从多个时空维度理解。 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其中,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民国前期; 1912—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1927年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9—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期; 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狭义的是指1919年5月以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为导火线的五四爱国运动。 广义包括从1915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到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9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卷网-2012年版)。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索 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发表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一、旧政治:风起云涌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五日上午,日本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其他工人签响应罢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封面 总结: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社会启蒙、解放思想; 政治: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国内背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国际背景 帝国主义(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1919年5月5日于《晨报》 (2)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口号 阶段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结果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学生和工人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年3月,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上海为中心。 (2)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又发起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