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0790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20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 cover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平湖市乍浦中学 姜敏健 2012.9.15 一、【课标解读】: 课标: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读: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经纬网地图,掌握有关地球仪的基本常识,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确定事物方向,以及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内容具有知识新,内容奇,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从课题上便可知我们这次看世界的角度是“从地球仪”上去看。教材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地球;把学生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第二部分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重在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能根据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经纬网说出事物的经纬度,说明事物的相对位置。 3. 能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地球仪,掌握经纬网的基本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运用经纬网定位,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3. 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学会用经纬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进一步认识自己生存的空间,体会祖国疆域的广阔。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利用经纬网定位。 难点: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培养通过经纬网分析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2.主要采取探究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往式教学模式。学习过程分为想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乐学(参与投入,掌握知识)→会学(读图分析,掌握方法)→会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地球仪,设问:观察地球仪,你看到了些什么? 回答问题 观察地球仪, 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 认识地球仪 (过渡) (1)探究一:观看地球仪的视频 展示:地球仪视频 提问:再次观察地球仪,这次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地球仪的构造如何? 观看地球仪的视频 完成探究问题一 学生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2)探究二: 观察经线与经度 展示:经线与经度图 出示:探究问题二 展示:经纬网图片 实践探索: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判定。 观察图片 完成探究问题二 如何判定经度和东西半球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精神 (3)探究三:观察纬线与纬度 展示:纬线与纬度图 出示:探究问题三 ?实践探索: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判定。 观察图片 完成探究问题三 如何判定纬度和南北半球 (4)小结: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比较。 完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比较表格。 培养学生思考和总结能力 学生释疑 如何准确确定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适时激发学生兴趣,缓解听觉疲劳。 合作探究 使用地球仪 (1)教师讲解如何准确确定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注意结合前面经度和纬度的读写及判断)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大显身手》的课堂练习 课堂重难点,注意教授学生判断方法。 (2)难点升华 《动脑筋想一想》 ? 半球判断的练习 ? 难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