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0903

2013年沪科版物理必修1第五章 同步教学课件(5份打包下载)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9989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3年,科版,物理,必修,第五,同步
    课件12张PPT。一、连接体问题的求解———整体法、隔离法 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组(或物体系).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连在一起. 2.隔离法与整体法 (1)隔离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从研究的方便性出发,将物体系统中的某一部分隔离出来,单独分析研究的方法. (2)整体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分析研究的方法.3.选取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原则 (1)一般是先整体后隔离: 在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应先把连接体当做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若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把物体隔离,对该物体单独受力分析,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该物体列式求解. (2)求系统外力的问题,有的直接选取整体法求解,有的则先隔离后整体.【典例1】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拉力F1和F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1>F2.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解析】以两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F2=(m1+m2)a ① 隔离物块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T=m1a 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T= 答案:二、牛顿第二定律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 2.极值问题: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3.常见类型: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物体间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状态,此时物体仍接触且加速度相同但弹力为零;二是轻绳绷紧与松弛的临界状态,此时绳子仍伸直但张力为零.4.解决方法 (1)极限法:题设中若出现“最大 ”、“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是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引向极端,进而使临界条件或临界点暴露出来,达到快速解决有关问题的目的. (2)数学推理法:根据分析的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然后由数学表达式讨论出临界条件.【典例2】如图所示,斜面是光滑的, 一个质量是0.2 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 倾角θ为53°的斜面顶端,斜面静止 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 当斜面以8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 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 对小球的弹力.(g取10 m/s2)【解析】当斜面向右运动的加速度较小时,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当斜面向右运动的加速度较大时,小球将脱离斜面“飘”起来. 设斜面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0时,斜面对小球 的支持力恰好为零.F合=mgcotθ=ma0,所以 a0=gcotθ=7.5 m/s2,即a0<a=8 m/s2.当斜 面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8 m/s2时,小球将 离开斜面.此时斜面对小球的 弹力N=0.绳子的拉力 F= =2.56 N. 答案: 2.56 N 0课件60张PPT。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与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等效的.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典例1】(2011· 徐州高一检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题指导】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并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标准解答】选A、B、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