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20492

第1单元 第2课 第2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课一练

日期:2024-06-2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193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2课,逻辑思维,基本,要求,一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 第2课 第2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单选题 1.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 话如下: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 )21·cn·jy·com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④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爱因斯坦说:“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个论断( ) A.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B.违反了同一律,偷换论题 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 D.违反了矛盾律,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3.某教师:“小红是什么时候转学到你们班的?”某学生:“小红刚刚来我们班不到两个学期。”这个学生回答的错误之处是( ) ①自相矛盾 ②违背了矛盾律 ③违背了排中律 ④违背了同一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金代文学家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王若虚的论断(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 B.违反了同一律,转移了论题 C.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D.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5.如果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或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 ) A.违反同一律要求 B.违反矛盾律要求 C.违反排中律要求 D.不违反逻辑规律要求 6.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真假混 在一起,落在这样境界的人实际不能说出也不会说出任何可以令人明了的事物。”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B.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C.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D.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7.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下列说法违反排中律的是( ) A.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B.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珍贵文物 C.采纳他的建议,或者不采纳他的建议,我都不赞成 D.对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加以反对,例如工作经验就不应该反对 二、解答题 8. 三个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碰碎了窗户的玻璃,老师问他们:“是谁碰碎的?” 甲:“不是我。” 乙:“不是我。” 丙:“是甲碰碎的。” 假设这里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请你判断窗户玻璃是谁碰碎的。运用形式逻辑排中律的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 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慨念,也不能转移论题。题中服务员的回答转移了顾客的话题,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相悖。故本题答案为 B。 21·世纪*教育网 2 C 【解析】 本题考查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分。爱因斯坦的 说法运用了辩证逻辑的思维,对光这一事物的客观性质作了真实表述,是正确的,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因此排除 A、B、D 三项,C 项入选。 3 A 【解析】 “刚刚”表示时间不长。一个学期 至少四个月,“不到两个学期”,这个时间不算短。“时间不短”与“刚刚”是矛盾的。可见,该同学的回答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2·1·c·n·j·y 4 A 【解析】 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 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论断。并不违反逻辑规律。故 A 符合题意;B、C、D 与题意不符,直接排除。2-1-c-n-j-y 5 C 【解析】 小周或小王要么独舞表演,要 么都不独舞表演,其中必有一真。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否则就犯了“两不可”的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