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人教版 《美术鉴赏》 外国美术鉴赏 第15课 巴尔贝里尼的胜利(天顶 湿壁画)1633-1639 考尔托纳 [意大利] 意大利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接待厅 带着问题预习 1.17、18世纪,欧洲各国不同美术风格的产生与欧洲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有何关系? 2.17、18世纪的西方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什么地位? 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17、18世纪欧洲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天主教统治的国家、君主制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美术风貌各有不同,呈现出异彩缤纷的面貌。 17、18世纪艺术家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美术传统,并发展出新的风格。17世纪巴洛克风格流行于欧洲;18世纪初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取代罗可可美术。 教会的权威 内容框架 * 皇室的荣耀 贵族的浮华 市民生活的礼赞 理性的光芒 圣德列萨的沉迷(大理石)群雕高350.5厘米 1645———1652年 贝尔尼尼 [意大利] 意大利罗马维多利亚圣玛利亚教堂 科尔纳罗礼拜堂 一、教会的权威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 (Gianlorenzo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大卫 大卫 贝尔尼尼的这尊"普路同和帕尔塞福涅"就有明显的特色。它与前一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作于同一时期,也取材于神话故事。传说,谷物女神的女儿帕尔塞福涅采花时,土地突然裂开,冥王普路同(希腊神话中称作哈得斯)跳出来把她劫走,并强娶为冥后。 大卫 贝尔尼尼 《祝福卢多维卡阿尔贝特妮济安》 大卫 贝尔尼尼 《阿波罗与达芙妮》 大卫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西班牙)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委拉斯贵支《宫娥》(布面油画 315.5×274厘米 1656年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二、皇室的荣耀与贵族的浮华 大卫 普莱斯巴塔卡尔·卡洛斯 玛丽·美第奇的抵达(布面油画)1622-1625 鲁本斯 [弗兰德斯]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1577-1640 鲁本斯 [弗兰德斯] 公主厅 1737———1740 波夫朗 [法国] 法国巴黎苏比斯府 舟发西苔岛(布面油彩)约129.5厘米X193厘米 1717 华托 [法国]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罗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和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和杜巴利夫人的趣味左右着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松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宗教题材。当时的造型艺术领域,存在着纯美化的罗可可宫廷艺术与反映平民阶层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之间的流派斗争。这一矛盾也反映在华托代表作品《舟发西苔岛》、布歇代表作品《沐浴的狄安娜》和弗拉贡纳尔的代表作品《秋千》中,他们的创作除去居主导地位的罗可可风格外,也有现实主义的因素。然而华托远不止是他那个时代流行风尚的体现者,恰恰是他的梦幻与理想开创了罗可可之风的先河,他的作品极为精致的装饰性和幻想的抽象性,对罗可可艺术的形成起到了 奠基的作用。当然,罗可可风格在布歇和弗拉贡纳尔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强烈些。他们对感官之美真实大胆、富于情调的效果追求,成为那个无忧无虑的奢华时代的诠释者。 轻巧浮华的 罗可可 三、市民生活的礼赞 信(布面油彩)43.8厘米X38.7厘米 1666 维米尔 [荷兰]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荷兰)伦勃朗《夜巡》(油画363×450厘米 1642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 弗朗斯·班宁·柯克上尉的连队 比萨大教堂内景 同一时期的荷兰艺术家弗兰斯·哈尔斯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