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35179

13.1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课件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2190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1,迷娘,之一,大海,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迷娘(之一) 致大海 任务一:文学常识储备 一、作者档案 档案(一) 【简历】 歌德(1749-1832),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思想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里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2年在魏玛去世 【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普罗米修斯》等 档案(二) 【简历】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岁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21岁时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27岁时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38岁时在和情敌的决斗中被杀害 【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致大海》《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二、背景链接 1.《迷娘》 《迷娘》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小说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迷娘性格内向、身体瘦弱,有着谜一样的魅力。她出生在意大利, 是一个贵族与自己妹妹私通生下来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也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2.《致大海》 本诗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到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第二次流放)。在奥德萨,他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时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完成了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三、相关知识 1.外国诗歌特点 外国现代诗流派纷呈,时代感强,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诗歌内容充分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及现代人身处社会剧变中的内心世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着我们的精神、情感世界。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思维特征。外国诗歌反映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同样能滋润不同国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是早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源于歌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这个运动典型的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三十年,而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取代。 “狂飙突进”这个名称,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对狂飙突进作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