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938379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教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4074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美术,人教,高中,选修,鉴赏,第三
  • cover
宛自天———古代园林艺术 教 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 一、教材分析 1、 本课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考虑了地方资源的配置,如寄畅园、拙政园等私家名园都是体现江苏本土文化特色的地方资源,这样的安排会让学生感到古典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使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 2、本课教学以介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知识为主,教学着重抓住以下内容: 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特点,布局上曲折自然;以山、水、建筑、花木为造园的要素。 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领。 ⑶领会园林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及文化内涵有所了解,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文化内涵及欣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 1、为激发学生感知美的兴趣,轻松掌握本课知识,在教学中运用录像、图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使教学过程自然而生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揭题 同学们都去过园林吧,园林里哪些景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师:我首先请同学们先看两组画面。(PPT中西园林展示) 这是两张园林图,一张是西方的园林(法国的凡尔赛宫),一张是中国的古典园林,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比较一下这两个园林有什么不同?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雕琢的美,呈现出的是一种几何图案的美;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的是天然之趣,有着“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特征。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古典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2分钟)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造园活动,明、清时期造园达到了高峰,中国的园林按类型可分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北海);规模较小,细腻精美的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还有一类是寺庙道观与园林相结合的,叫寺观园林。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一种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以山水画的意境为旨趣,集中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点和精华的园林。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分布广泛,尤其以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为最,这个时期江南地区人文荟萃,经济发达,诗文书画等艺术活动兴盛,园林主大都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他们多为退隐林下的官吏或富商,追寻闲云野鹤的生活,于是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来享受生活。 (三)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与特点 1、曲径通幽 师:我们知道和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且大多建在城中,造园的面积有限,造园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去表现和营造像自然的山水风光一样的景致呢 (学生思考) 我们先来看段动画(PPT园林路线图),想想造园主是如何突破空间的限制,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意境呢? 师:从这个路线中我们可以看到,造园主为了让园内有限的面积得到无限的延伸,有意把景物“曲折”化,弯曲的路,弯曲的桥,弯曲的廊,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创造出幽深的意境,从这头到那头“曲径”是最长的,走“曲径”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游览最长的路线。 “曲径通幽”是由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这是私家园林的一种布局手法,往往在你以为路到尽头的时候,峰回路转,营造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师问:除了用“路”来造出“曲径通幽”的意境,还有什么景物也能让园林透出幽深的意境呢? 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为什么要设置屏障呢? 屏障是造园主的有意而为,屏障阻隔游客的视线,让人一进园门只是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