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4444

《找骆驼》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12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找骆驼,教学设计
  • cover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评价、进行说话训练,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