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4500

小学数学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比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91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
  • cover
《认识比》教学设计 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 【教学课题】六年级上册第68~70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材简解】《认识比》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掌握了除法和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同时为以后教学比例打好基础。 【目标预设】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很多,要使学生学会比的读、写法,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并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么多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一是通过比较,理解认识比;一是通过自学课本,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两条主线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在揭示比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让学生经历了差比和倍比的比较过程,同类量和非同类量的比较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比的意义。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时,教师又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阅读课本,联系旧知,启发思考,提问,释疑等过程,把错综繁杂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这样的数学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了强化。 【设计思路】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有的呈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例题:让学生从三张相同画面的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我校百年校庆的宣传画面,引出了两个量存在的相差关系和相除关系,同时也为后面介绍“黄金比”提供了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通过例2比较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比。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时,教师又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阅读课本,联系旧知,启发思考,提问,释疑等过程,把错综繁杂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在训练中,既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拓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重视渗透课本知识点,更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最后通过猜一猜人体中的比,介绍“黄金比”将比的实际应用引向深入,感受数学创造了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3张图片,你会选择哪张图片作为我校百年校庆的宣传画面?(画面的内容一样) 学生自由表述并简要说明理由。 师: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能揭示其中的奥妙,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之旅。 (设计意图:创设了让学生选择哪张图片作为宣传画面的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有可能会想到选择第一张,但选择的理由未必能解释清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入比:我们给第一张图片标上长和宽。 (1)它的长是多少?宽呢?如果将长和宽进行比较,结果是什么呢?(长比宽多10厘米,宽比长少10厘米) (2)这是比较长和宽相差多少厘米,用的是什么方法?(减法) (3)除了用减法比较长和宽相差多少以外,还可以怎样比较它们的关系呢?(长是宽的,宽是长的) (4)这里是用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