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49721

部编版七下-21.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优质课件】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68498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七下,-21.,古代诗歌,五首,己亥
  • cover
(课件网) 21.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课前导入 壹 字词积累 贰 古诗浅析 叁 古诗赏析 肆 课堂拓展 伍 课前导入 壹 趣味引入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简介 龚自珍,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写作背景 龚自珍的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字词积累 贰 学习生字 斜 xiá 古诗浅析 叁 初读感知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由朗读古诗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描写了什么自然景物?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课文理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译文: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 课文理解 “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为何而愁? 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 课文理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课文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 译文: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更多花儿。 课文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抒情。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的手法。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凋谢,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表达作者自己虽然辞官还乡,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课文理解 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 古诗赏析 肆 核心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 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 课文结构 满载离愁 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 仍呵护花 虽辞官归家 仍心系报国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