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节 简单建筑构造的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年级 高二 地 点 110 时间 45分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通用技术选修2《建筑及其设计》第四章第三节《简单建筑构造的设计》的内容。本单元是全书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将全书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的一个单元,而本节则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使学生在具备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建筑构造设计要求相关知识,实践创新,加以运用,进行简单建筑构造的设计,并通过图样表达自己的设计,最后形成模型。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建筑及其设计”的学习至本节已经接近尾声,学生已经对建筑及其设计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和掌握。在对本课两节“认识建筑构造”、“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建筑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储备,为本课学习建筑构造设计要求以及进行简单建筑构造的设计的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构造与人的行为、生理及心理要求之间的关系; 2.能够设计或改进简单建筑构件,并能绘制设计草图(通过集装箱“微”社区五个功能的设计、草图绘制、模型制作进行学习并实践); 3.能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设计方案及其制作作品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人的需求,学生自主探究两种根据人的需求衍生出的新住宅形式,明确建筑构造设计要求知识;以集装箱“微”社区设计任务为引领,式运用技术意识、工程思维亲历规划、设计、制作模型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通过学生展示汇报,互相评价,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通过优化提升,拓展学生视野,促使知识升华应用,达到全面提升。 情感与态度 1.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设计的兴趣,通过共同设计集装箱 “微”社区,巩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 2.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重点 1.掌握建筑构造设计要求; 2.能够进行建筑构造、构件的设计。 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集装箱 “微”社区五个功能设计并做出模型。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在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法的同时,重点使用了信息化教学方法,如学生利用网络通过iPad进行自主学习并汇报,使用电脑、3D打印机进行建筑构件的设计和打印,在学生展示汇报时利用投屏软件进行设计图交流反馈等。 教学准备 微课、课件、电脑、电子白板、路由器、iPad、投屏软件、3D打印机、任务书、码书、绘图纸、1:50集装箱模型、展台、垫板、钢尺、美工刀、钩刀、PVC板、有机玻璃、U胶等模型制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min) 师生问好,检查出缺席情况。 向老师问好 调整进入状态 情境导入 (4mins) 一、情境导入 1.思考: 同学们希望自己未来在哪里生活,拥有什么 样的居住环境,住在什么样的住宅里? 2.观看自制“住房需求小调查”微课: (1)小L,29岁,在北京6年,供职于某互 联网上市公司,描述对住房环境的要求; (2)小Y 24岁,小D 25岁,在上海3年,分别供职于某外企和某咨询公司,描述对住房环境的要求; (3)C女士一家,2、27、32岁,长期在杭,分别供职于某地产公司和某上市公司,描述对住房环境的要求。 畅想未来,代入情境,思考理想居住环境 观看视频,总结每个视频的居住需求 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居住需求,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