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建筑材料及其加工 第二节《常用建筑材料介绍—木材》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苏教版教材选修2《建筑及其设计》第三章《建筑材料及其加工》第二节内容。建筑材料是一切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适用性、艺术性及耐久性,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所以,让新一代同学们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意义重大。木材天然可再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美好而实用的生态材料,本节课重点介绍木材的性质、成长过程及其加工体验。 在2003版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本节对学生的要求为:1.知道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熟悉其中1-2类材料的性质、规格型号和用途;2.初步学会1-2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加工方法、连接方法及其工艺。 本节课是在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述、定义和分类,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了解常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并体验木材的简单加工。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述、定义和分类,了解建筑构造及构件的主要技术知识。本节针对常用的建筑材料--木材,进行深入学习,理解木材的性质及其优势,并体验木材的简单加工工艺。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熟悉其中1-2类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会1-2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加工方法、连接方法及其工艺; 3.理解木材的成长过程、结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体验木材的简单连接工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理解木材的成长过程、结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 难点:学会木材的简单加工方法、连接方法及其工艺。 五、教学策略 通过情境设置、视频展示、教学陈述、现场演示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主要建筑材料,了解木材的形成及其性质,了解古代和现代木结构建筑;体验木材的简单加工,逐步落实教学重点。针对木材的主要特性选择恰当工具和加工工艺,体验木材的连接工艺,形成工艺问题意识,建构理解过程,从而实现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PPT、相关资源视频、相关工具和材料的准备等。 七、主要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引入 建筑材料是一切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适用性、艺术性及耐久性,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工程造价。建筑材料是一切建筑物的物质基础。 知道建筑材料是一切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适用性、艺术性及耐久性;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优缺点。 引入课题,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对木材有更深的了解。 2.木材的性质 木材天然可再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美好而实用的生态材料。木材是优良的隔热材料,其热阻值是钢材的400 倍,是混凝土或砖的10 倍。木材重量轻,柔性好,能够在地震中吸收和耗散能量。 了解木材的性质及其在建筑应用上的优势。 引导学生认识木材的基本性质,理解木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3.木材的成长及其结构特性 介绍木材的成长过程、木材的结构特征,年轮的形成和作用;介绍木结构建造概况。播放视频“木材在建筑中的应用”。 了解木材的成长过程;理解木材的结构特征,了解木结构建造的基本概况。 了解木材的成长过程;掌握木材的结构特征,了解木结构建造的基本概况。 4.木材在建筑上的良好表现 介绍著名的木结构建筑:应县木塔、福州华林寺、日本奈良法隆寺等。 认识木材在建筑上的优越表现。理解木材在建筑上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认识木材在建筑上的良好表现。理解木材在建筑上的应用价值。 5.体验木材连接工艺 介绍体验任务,展示木材的简单连接方式,演示主要工具的规范操作。 体验木材的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