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6778

《登高》教学课件1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082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登高,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24张PPT。登高杜甫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诗人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背景介绍朗诵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首句要读得高亢激昂,次句要读得回环婉转。 第二联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然后作延长音(木、江) 第三联的“悲”“常” “病”“独”等字要重读以示沉重。 尾联宜慢读,并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 探究活动一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风———急 天———高 猿———哀 渚———清 沙———白 鸟———飞 探究活动二高爽凄清,对仗工整,有静有动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胸襟:豁达、坦荡、开阔下来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1 秋,时之凄惨也;2 作客, 羁旅也;3 常作客,久旅也;4 百年, 迟暮也;5 多病, 衰疾也;6 台, 高迥处也;7 独登台 无亲朋也 8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探究活动三: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有怎样的境遇?“艰难苦恨”包含了多少的内容? “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如霜的两鬓,失意颓唐得连心爱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意绪,就会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内心百结不解,忧虑如焚。 设问:给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诗人” “颤颤地站在深秋的季节” “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诗人形象描画方法总结意象分析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知人论世法:移情入境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达标测评(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从内容到形式,如何把握这首诗? 诗歌整体感受      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