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04/7c/7c65f7e3b7a5c8842c5a083b7c861ddd.png)
应用交互式课件发展学生综合性地理素质的实践探索 —以中图版《长江概况》为例 地理学习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叠加,学生空间观念以及将所学知识整合在一起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这次以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长江概况》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应用101教育PPT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不断整合在一起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积累地理学习方法,利用区域的自然环境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复习黄河的概况,以及黄河的主要问题。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那么我国第一长河又是那条河流?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所生活的流域———长江(板书课题)。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黄河概况以及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讨论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的原因。 温故知新,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习上节课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整合,巩固知识。 讨论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的原因,引入课题,同时用101教育PPT播放长江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1、指导学生读图:图T“长江流域”,从长江发源地、入海口、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单位、地形区、温度带与干湿区、上中下游分界点、主要支流等,按照顺序读图,掌握长江基本情况,并完成导学案:(课件出示长江流域图和以下问题) (1)长江概况:长度、流域面积、径流量; (2)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省级行政中心)、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区; (3)找出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 (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自西向东)、湖泊以及重要水利枢纽。 2、利用智慧课堂“同屏讲解”,引导学生互评,了解长江概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上述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3、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等资料,讨论: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原因。 1、学生通过读图,利用导学案中所提示的地理图片分组完成导学案内容,小组汇总后,由组长用平板拍照上传至班级任务,实现全班共享,老师利用平板智慧课堂同屏到多媒体智慧大屏。 2、分组讨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原因,小组排代表回答问题。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学习,各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完成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老师利用“同屏讲解”功能,实现课堂生成资源的共享,生生互评。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河流概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通过数据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长江干流的简图,在图中标出主要支流(含支流位置、大致流向)、水电站以及主要城市的名称。(多媒体展示要求) 2、教师出示任务:根据教材文字,以及长江的基本情况,并在图T中找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点,合作探究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找出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支流,回顾所流经的气候区,同时利用“全景客”虚拟旅游展示虎跳峡景观图等图片,概括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 (2)找出长江中游的支流、湖泊,多媒体展示荆江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归纳长江中游水文特征; (3)展示长江下游景观图,引导学生回顾长江下游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提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长江下游水文特征。 3、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将学生所归纳的水文特征写在各河段上,并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原因。 1、学生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