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86872

化学九年级-2.1.2【预习+知识精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20267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化学,九年级,-2.1.2,预习,知识,精讲
    (课件网) 【知识精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初三 化学 扫码获取更多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 五氧化二磷 点燃 红磷 + 氧气 P O2 P2O5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产生黄白色火 焰, 放出大量的热; b.冷却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是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1、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 2、吸收反应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3、降低温度。 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白烟污染空气,减少实验误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讨论: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 2)装置漏气 3)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点燃红磷后未立即塞紧瓶塞 2).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后才关弹簧夹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 下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 思考:白磷燃烧,活塞先向_____移,后向_____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_____(填整数)的位置上。 右 左 8(课件网) 【预习课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初三 化学 扫码获取更多 想一想 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3)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空气发现史 1.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2. 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普利斯特里 舍 勒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空气发现史 原理(文字表达式): 汞 + 氧气 氧化汞 加热 Hg O2 HgO 银白色 红色 氧化汞 汞 + 氧气 加热 现象: 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了1/5。 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除去该气体,测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 1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又不产生新的气体? A 铜+氧气 氧化铜 B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C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D 碳(硫)+氧气 二氧化碳(硫) E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误差的原因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 .如何测得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