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90149

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347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 cover
中考古诗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分) _____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_____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6、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7、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 8、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二、《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三、《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句诗的画面加以描绘。(2分)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3、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