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9624

2013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13548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3年,品学,商业,古代,3课,高中
  • cover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 商人的来历。 2. 交子、商帮。 3. 两宋城市发展的表现。 三、学习难点 影响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 【自主学习】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 (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 (1)原因: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表现:商业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一定发展。 3.隋唐: (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业流通。 (2)表现: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4.宋元: (1)原因: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国家空前统一。 (2)表现: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5.明清: (1)原因: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2)表现: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注:古代每个时期使用的货币主要有:贝(商朝)、半两钱(秦)、五铢钱(汉)、开元通宝(唐)、交子(宋)、白银(明清)。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催生一批城市的兴起繁荣。 (3)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以致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注:古代的城市与现在的城市不同,“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城”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交通要塞等,而“市”则为商品交易和贸易区。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元朝以前对外贸易一度繁荣: (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宋朝:同亚非很多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在主要港口先后设七个市舶司。 2.形式———朝贡贸易: (1)特点:官府控制,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不计较经济效益(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 清朝渐趋萎缩: (1)原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2)表现: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合作探究】 1.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名商人,听说秦国的丝绸价格很高,于是带着一批丝绸货物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逃过军队的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秦国,心想可以大赚一笔。但谁知秦国的尺寸比齐国的大,所以尽管是高价出卖,仍然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