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5张PPT。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7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充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地位 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实践性、研究性,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研究,逐渐明白所学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达到将所学图形(三角形)转化为已学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从而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及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我确定本课的 重点:掌握并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弄清为什么要除以2。 而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弄清三角形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行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高段,已经有基础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求知欲很强,他们更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只有自己动手操作,自己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课堂上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二、说学情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 四、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2.操作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讨论法。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S = a hah(二)温故知新,知识准备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检验他们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转化思想的理解情况,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 ÷2S=ah÷2平形四边形积底 × 高底高红领巾底是100cm,高33 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0×33÷2 =1650(cm2)S=ah÷2答:它的面积是1650平方厘米。(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6cm8cm10cm爱护花草选择适当的数据算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单位cm)爱护花草练习1练习2用两种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4.85644.8×5÷2= 24 ÷2= 12 (平方厘米)6×4÷2= 24 ÷2= 12 (平方厘米)练习3思考题 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得出结论: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五)感悟收获,归纳小结 在这个环节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