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026605

冀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8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 cover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近大远小是绘画透视中最基本的现象,它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是一种运用广泛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意在从透视学中最基本的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观察、思考,感悟近大远小这一客观现象,加深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对基本的透视知识的理解。并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绘画中关于空间的概念,并能在画纸的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立体的三维空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透视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已经进入了写实期,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开始留心观察,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明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只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理解物体“近大远小”透视规律。知道什么是视角、视平线、消失点。 (2)能运用纸材制作表现近大远小的小学具,总结出近大远小的规律,画一幅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制作和绘画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透视知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2)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形成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理解 “近大远小” 的透 视规律。 五、教学难点 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六、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看一幅一排公交车行驶在路上的图片,课件出示。 师:请学生观察近处的公交车与远处的公交车有什么不同? 生:公交车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近处的高,远处的矮。 师:同学们继续跟老师做一个小游戏。伸出你们一只手,无论左右,然后放到眼前,能不能看到老师?然后往后平移手掌,你又能不能看到老师?这是为什么?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讲点拨 出示课题:景物的近大远小,并板书。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近大远小的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有哪些近大远小现象? 生:栏杆和海边、向日葵、火车、风车、天安门、长城等,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大远小。 (教学意图:让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存在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 师: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看看在的教室里都有哪些透视现象? 提示学生看课桌、荧光灯、教室墙面、天花板、书本等。学生边观察边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课件图片,进一步观察美术作品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出示两幅美术作品,分别是梵高的《海边的船》、乔治·德·基里科的《忧郁神秘的街道》 (教学意图:进一步加深理解,拓展学生思路,解决教学重、难点,为下一步学习作画做铺垫。) (4)总结概念: 什么是透视:绘画中把自然界的立体空间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 (5)出示范画,讲解作画方法 师:这是一幅学生的作品,表现了道路两旁电线杆和树的近大远小的变化,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这种表现方法。 (教学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