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40929

2.3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共4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45497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41张,原因,变化,地形,单元
  • cover
(课件网)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素养解读 1.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和交通方式的影响。 2.分析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 逐点探究(一)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备基础] 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形 人口分布 原因 平原 人口密集,多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_____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 山地 人烟稀少,居住地多选择在 _____或 _____ 地表崎岖 高原 人烟稀少 寒冷、干燥 沿海平原 地势平坦 河谷 山间盆地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形 农业类型 原因 平原 种植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山地 _____ 地面坡度大,土壤易受到 ,不适合耕作 高原 (高寒)_____ 海拔高, 条件不足 [微点拨] 山地的坡度和坡向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 (1)坡度:地表坡度越大,土壤越易被侵蚀,坡度超过7°,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坡度超过25°,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应发展林牧业或进行自然保护。 (2)坡向:坡向不仅会影响太阳辐射,也会影响水分条件,不同坡向水热组合状况会有差异,进而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林业 侵蚀 农牧业 水热 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地形 运输方式 线路布局 原因 平 原 一望无际的平原 古代马路;现代的公路、_____ 线路 大 地形平坦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且 都比较低 河网密布的平原 现代的公路、 铁路 公路、铁路线密度较小 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 ,避开沼泽,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较发达 水运网密集 河网密布,水运条件好 山地 首选 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交通线路往往 ,常见“之”字形公路 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成本及技术难度大,铁路建设对地形 以及弯度的要求更高 铁路 密度 建筑成本 桥梁 内河航运 公路 迂回前行 坡度 [关键能力]1.地形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 不同地形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态 原因分析 高原地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呈狭长的条带状 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 平原地区 聚落分布最密集地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 [归纳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受不同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具体如下表: 地区 聚落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 原则 原因 运输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低些,成本也较低 河网密布的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河网密布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线路走向 山区的路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道路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