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47741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课件13ppt+视频+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463727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新模样,视频,13ppt+,课件,模样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将观察蚕茧的内部———蚕蛹,完善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在课前,学生已经亲身观察过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有了快乐的观察体验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在课上,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可以适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本课教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经过课前的观察体验,学生有了一系列的问题“蚕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茧中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聚焦部分梳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关注蚕由幼虫变蛹的过程及蛹的形态特征。第二部分———探索,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引导学生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并及时用画图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第三部分———研讨,“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将两节课研讨的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对比总结、构建认知。“推测蚕蛹还有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推测下一阶段的蚕蛹的变化。“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将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进行联系。第四部分———拓展,列举与蚕相似的一类动物,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其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饲养蚕近一个月的时间,与蚕有了深厚的感情。蚕进入了吐丝结茧阶段,学生对于蚕茧充满了好奇。学生对于解剖蚕茧大都是不舍的,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部分蚕茧,并且跟学生说明不会伤害到蚕茧内部的蚕蛹,保护学生的同理心。教师应充分提供给学生汇报交流的舞台,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有序观察、合理猜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2.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异同点,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材料准备】 记录单、未剪开的茧、已经剪开的蚕茧、放大镜、手电、软尺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PPT展示学生拍摄的蚕不同阶段的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蚕宝宝现在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呢? 预设:在吐丝结茧。 教师提问:这里有四张小牛顿同学拍的照片,谁能按照蚕宝宝的生长变化顺序来排序呢?(请一位同学上台)请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追问:说说你的判断依据吧。 预设: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开始吐丝了,吐丝的蚕宝宝会在茧里变成蚕蛹。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蚕变成了什么新的模样吧!(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视频分享、排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先前的养蚕体验入手,拉近科学探究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探索 活动一:观察蚕茧 教师提问:蚕茧是怎么形成的呢? 预设:蚕宝宝一直吐丝就把自己包起来形成蚕茧了。 [播放蚕吐丝视频] 教师提问:蚕茧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强调观察要求: 1.温柔地对待蚕茧,不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