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与和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以战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所属美术门类,如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熟悉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与和平的途径与方法; 能够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独立分析并正确评述以战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列举反映战争的美术作品了解其门类,并探究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途径与方法; 赏析兵马俑等典型作品,理解其表现形式、手法及内涵; 深入探究美术作品对战争的反思;学生独立尝试评述《兵马俑》相互评价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美术作品再度认识战争,反思战争,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探究反映战争的美术作品中的题材、形式、表现手法和内涵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反映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用什么表现形式、手法。 四、教学方法 直观观察分析、启发想象、比较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文化情境,导入新课 1、战争视频导入。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场面?(生:古代战争的场面。) 师:战争留下了什么?(生:战争留下了痛苦。师:什么样的痛苦?生:失去亲人的痛苦。师:还有呢?生:家园的损毁,身躯的摧残,心灵的创伤。)战争是残酷的,无论胜败,都只会是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伤害。因此,人民更渴望和平。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战争与和平。板书:战争与和平 “古往今来,战争不计其数,今天仍可以看到因战争留下的痕迹,那么请举例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与战争相关美术作品”。举例:略。 (1)请指出下列美术作品的所属类别,并了解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途径和方法。 师PPT出示大量反映战争的图片,它以什么方式呈现?(长城、兵马俑、帖军官内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油画《地道战》战国铜壶······)可见,“美术作品是反映战争的重要手段。” 2、师简单回顾上课节课内容,运用合适的鉴赏的方式学习雕塑--兵马俑。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秦朝军队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秦始皇希望自己死后,还能让这样的军队守护他。可是,以活人殉葬将数以万计。于是,稀世罕见的艺术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没看过兵马俑,等于没有真正到过中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到底有什么特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宏伟的世界奇迹。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历史资料,了解有关秦始皇的生平,以及秦朝的社会风俗。 请去过的同学分享去的感受。 学生提出问题并写在纸条上,写出你想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兵马俑的的那些问题。 (3)针对问题进行重新分组,各组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出解决问题答案并分享。 (4)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兵马俑”。(师生共同探究。) 3、播放PPT,回顾上节课赏析长城的方法并欣赏这件作品:整体→局部。 复习巩固鉴赏的方法:感悟式鉴赏法、形式鉴赏法、社会学式鉴赏法、比较式鉴赏法。在欣赏作品时尽量从多角度来体会作品的内涵。 首先,借助图片,从整体观察秦陵并分析兵马俑的整体形式布局: 排列阵势(秦军队的建制):前三排是步兵俑,两个侧面各有一列面朝外的一排是弓箭手,中间的士兵与马车相间排列,犹如军队的阵容。 总结:从整体排列阵势看是一副挥旗进军的阵容,可以感受到秦军战无不胜的气魄。(师:除此以外,我们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还可以看到不同的兵种,如:步兵俑,骑兵拥和战车等) 再从雕塑表现技法入手对局部进行分析。(分组活动) 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观察并分析作品所隐含的意义。 外貌 (2)武器 (3)服饰 (4)制作方法 观察方法 整 体 局 部 不同侧面 排列布局 外貌 服饰 武器装备 制作方法 了解的内容 步兵俑骑兵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