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青铜艺术 导入 视频欣赏《盗墓笔记》片段 提问:大家在这段视频当中,发现了哪些与美术相关的物品呢? 它们是采用什么材料铸造的呢? 引出课题: 探秘青铜艺术 (二)新授 (1)追根溯源赏国宝 第一站:河南安阳 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 展示PPT《后母戊鼎》 鼎在古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司母戊鼎是哪年出土的呢? 为什么叫“司母戊鼎”? 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先来了解一下司母戊鼎。 视频播放(2分钟) 请三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 鼎在古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炊具 煮饭用的,后来发展成了礼器 司母戊鼎是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广村 因为在鼎内部铸有“司母戊”而得名。 教师阐述介绍“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现在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合并而成的,于2011年3月正式开馆,那么,该馆最引人瞩目的镇馆之宝当然就是司母戊大方鼎。 但是,在这一次亮相的时候,鼎前的标牌确与从前有了不同,那就是这只大方鼎的名字改了,从众所周知的“司母戊鼎”改成了“后母戊鼎”,那么”司”和“后”有什么不同呢? 最初是郭沫若老先生给该鼎命名的,因为鼎腹部内壁铸铭“司母戊”而得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他认为“司”读“祀”,即祭祀的意思。 “司母戊”意思就是“祭祀母亲戊”而铸造的鼎。(展示金文司母戊写法) 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司”和“后”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字,后来有专家提出异议,说“司”其实应该读“后”。 “后母戊”的命名比“司母戊”好,它的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 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把鼎献给母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孝”,百善孝为先-- 那么,这无疑也起到了一种礼仪,一种教化的功能。。。所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司母戊鼎就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我们,刚刚用金文写了后母戊,那么“四中”用金文是怎样书写的呢? (用金文书写四中) 在生活当中,人们常常会说到“鼎”字,比如“一言九鼎,鼎鼎有名,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推敲起来,鼎字有什么意思呢? 重、大、尊贵、显赫、盛大等意思 商周时期,鼎开始成为旌功记事的礼器,特别是从周代开始,国君或者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者是接受赏赐的时候都要铸鼎,来记载盛况,从此“鼎”被视为立国重器,国家和权利的象征。 后母戊鼎出土时,当时,日本帝国正大举侵略中国。大鼎出土的消息传出后,日军派人四处搜寻,并出重金购买。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文物,当地群众再次把它深埋起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但蒋介石并没有私吞,而是把它被交给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48年5月29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蒋介石在鼎前留影,将鼎献给国家,是向大家表明什么呢“爱国”,那么在这里呢,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教化的作用) 后来,国民党政府准备将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这个念头。建国后, 1959年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合并成中国国家博物馆,所以现在它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问:同学们,老师刚刚用的是我们学过得哪种鉴赏方式来分析后母戊鼎的呢? 生答:--社会学鉴赏 那下面,我们从形式鉴赏的角度来看一看后母戊鼎的纹饰: 后母戊鼎鼎身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鼎腹部都是以饕餮纹为主,(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的纹饰)鼎耳: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 感觉将被老虎吞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