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教材版本:教育部编订 2011年课标版人民教育-出卷网- 模块:中国古代史上 单元: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标的要求,本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交融的时期,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和家国情怀。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时空观的引领下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史料分析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历史学科的人文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带着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史料和图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等人物的学习,感受人物的魅力,体会华夏民族的科学精神。通过对书法的书写与辩论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传承责任。通过云冈龙门石窟的视频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石窟中承载的中外文化,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不断进步是由于不断的吸纳优秀文化的交融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动荡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有着丰富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因为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科学的精神,坚持传承的精神,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4.现代教学手段:抖音短视频,纪录片的插入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分析:中国古代作为农业社会,天文学/数学有着格外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能感受中国古代的科学精神,由此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将民族精神通过琐碎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如:如何将祖冲之等人物的科学精神传递给学生。 分析:科技文化与初一的学生思维和生活距离都比较远,所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古代的民族精神有难度。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景构建法 提问法 史料分析法 讲述法 探究活动法等。 教学准备 翻阅《齐民要术》和中国通史。大量观看适合初一学生的纪录片《中国通史》并根据教学合理剪裁。历史教学网站上搜索各种优秀的课例学习。观察学生平时喜好,完成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征集/毛笔字的书写/抖音视频的拍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建立板书的重要词汇。 两位学生的演讲活动带着全班同学穿越到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由此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演讲内容: 男生:距今天一千七八百年开始,出现了这样一个时代: 女生:她夹在两个大统一时代之间,跨度300多年(或近400年)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课本是分裂),是名副其实的一段“乱世”。 男生:然而,这是一个绝非“黑暗”可概括的时代,而是一个在文化上风流竞逐,异彩纷呈的时代。 女生:在漫长的“乱世”中胡人汉化汉人胡风;文明、文化之花非但没有凋零,反而得以绽放,吐露芳华。 男生:这是充满着活力和创造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祖冲之,陶渊明,王羲之......熟悉的面孔,给我们留存了云冈,龙门佛教遗址群,书法石刻...... 合:因为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有一群人在努力探索...... 设计意图: 时代特征动荡、混乱、分裂等类似的词与演讲中的成就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激发学生对本时期科学成就的探索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动荡中探索 1、上天挑战者———祖冲之 师:祖冲之有哪些成就?为什么称其为上天的挑战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资料的合作分析,让学生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和天文成就等。在分析和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