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60489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群落的演替(共52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5043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2.3,群落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通过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阐明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1.生命观念:群落的演替以群落为整体的研究体现了生命的系统观。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正是长期的适应形成了每种群落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使群落呈现特定的外貌和结构,表现出不同方向的演替,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2.科学思维:“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吗?”的习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社会责任:基于对人类活动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了解,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代替 植被 植物 火山岩 地衣 草本植物 (2)次生演替 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阶段→多年生杂草阶段→灌木丛阶段→出现乔木→树林。 过量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不同点 起始条件 不同 演替速度 慢 快 趋向 形成新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经历阶段 较多 较少 结构复杂的群落 结构简单 相对稳定 外界环境 种群相互关系 人类的活动 增长 减少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 速度和方向 对人类有益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 发展 可持续 2018年 2003年1月20日 2015年   概念检测 ①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  ) ②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 ③初生演替趋向于形成新群落。(  ) ④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 ⑤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 ⑥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 ⑦在乔木阶段内,找不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  ) √ × √ × × × × 人类活动均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对吗?人类活动均使演替朝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对吗? 提示:不对,人类活动可能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能延缓群落演替的速度。不对,人类活动也可能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人类活动是否能任意控制群落演替的方向? 提示:不能。虽然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群落演替有一定的规律,人类活动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盲目地围湖造田导致洪灾频发等。 提示 课堂小结 1.(目标1)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答案 2.(目标1)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  ) 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B.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D.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乔木阶段 答案 3.(目标3)我国在某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当地森林、草原等的面积 B.改变产业方向,提高经济效益 C.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增加植被 解析 我国在某些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是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和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