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6705

人民版必修一:第2课 辛亥革命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65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民,必修,2课,辛亥革命
  • cover
辛亥革命●说课教案 吴才兴/江西省临川一中(344100)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历史组的吴才兴,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本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层面的重大事件,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课堂参与度高。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可接触到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不及高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 (三)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出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理解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方法; 通过思考、探究,掌握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感受孙中山的革命决心和历史贡献及中国近代建立民主政治的艰难尝试,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 通过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和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历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 【确立依据】因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之一,它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突破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创设情境、史料分析,教师适当点拨,了解辛亥革命的历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确立依据】因为对局限性的认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 【突破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归纳,教师点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将抽象概念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 二、教法分析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法(2)问题导学法(3)探究讨论法(4)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卢梭说过: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教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会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自主学习(2)协作学习(3)讨论合作(4)研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 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从感性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