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067298

湘教版高一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4)(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08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56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术,什么,教案,美术作品,一课,教版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版本 湖南美术-出卷网- 模块 美术鉴赏(一单元3课) 授课对象 高一(五班) 授课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课型 新授 教具及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并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能力目标: 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 感情目标: 学生多种思维品质,从而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难点: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 。 教材 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两个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A、感悟式鉴赏;B、形式鉴赏;C、社会学式鉴赏;D、比较式鉴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渗透。 设计 思路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解决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流程:问题式导入.———总讲本课重点鉴赏四种基本方法.———重点突破分讲四种基本方法.———课堂巩固,知识应用灵活应用四种基本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欣赏《清明上河图》 本课设制三个活动 第一活动师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共同寻找蛙声。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第二活动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第三活动每小组展示课下制作龙袍作业并发言,老师引导通过龙纹演变探究我国社会体制演变达到知识推移,本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欣赏兴趣。 教学过程 时间 一 导人新课(提问式导入) 先用多媒体向学生映示神秘熟悉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一些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 1 观察图片中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蒙面 2 为什么没眼睛蒙上?(幽默) 诱导学生回答眼睛的重要性这时话峰一转点出课题“我们的眼睛如此重要哪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反问) 3师:有一双谜一样的眼睛,静静的注视着人们500多年了,同时,也吸引无数观看她的眼睛。她就是?(承上起下的问题)导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四种基本鉴赏方式来欣赏《蒙娜丽莎》总讲四种鉴赏方式。 二 解决重点 突破难点(分讲四种基本鉴赏方式) 内容: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这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4步 ) 1“感”和“悟”的含义 2感悟式鉴赏理解: 3 这种鉴赏方式,较适合于写意性的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4.第一活动师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共同寻找蛙声。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教师:同学们,大家了解画家齐白石吗? 学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 教师:那你们知道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么?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就来讲讲这个故事:1952年,作家老舍登门拜访齐白石,请他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图。齐白石知道,原诗系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诗曰:“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渐沉远翠峰峰澹,初长繁星树树圆。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新诗未必能偕俗,解事人稀莫浪传”,题为“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意境是朦胧的、抽象的。由画题诗较易,而由这样的诗作画,确实是个难题。齐白石闭门构思几天,画出了最后才将《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完成。我们来看看他画了什么呢?投影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 老师:问题1:如果你是老舍,你对这幅作品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大致有两种观点。 观点1:不满意,没有画青蛙,怎么会有“蛙声”呢?而且画面不符合实际,怎么只有几个蝌蚪,水流太急又没被冲走!(笑) 观点2:满意,画面不是静止的,表现出了命题的意境,不重在写“蛙”而是要感受“蛙声悠扬”的幽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