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80684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实录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224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单元,教学,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名著
  • cover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指导课 教学实录 这节关于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读后指导课,其个性化之处在于全课基于学生读书笔记实施教学,并努力寻求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语言,在积累品析中建构;方法,在迁移学用中内化;情怀,在连通比较中厚植。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并做了6篇读书笔记。谁来解读一下这个书名的含义? 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要点回顾 师:《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因此,阅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事实。(板书:把握事实)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名著事实的把握情况。 (一)人物竞猜 师:《红星照耀中国》里记录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领袖将领,小到普通老百姓。我们来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老师从同学们的读书笔记里选了一些大家摘抄的佳句,我点出句子,你们来竞猜!我们采取抢答的形式。开始!(媒体显示)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出自姜心语笔记) 生1:毛泽东。 那个新来的将官,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这窟窿应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出自吴雨荞笔记) 生2:徐海东。 师:徐海东唇齿问的窟窿从何而来? 生3:(他)骑马时马受惊撞到树上导致的。 他是中等身材,却是十分雄赳赳,所以当他走到我身边,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就吓得我眼睛一眨。(出自吴明菲笔记) 生4:邓发。 师:你怎么知道是邓发的? 生4:我从“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这句话知道的。 师:这人特别有力量。他是地下工作者,国民党曾悬赏五万要他的首级! 然而他丝毫没有龙钟的老态,跟他的同寅谢觉哉一样,他有着轩昂有力的步态,明亮而愉悦的眼睛,一双曾在长征中使他爬过很多高山,渡过很多大河的健腿。(出自何冬梅笔记) 生5:徐特立。 师:我们在读书时要关注一些特别的词语。大家结合语境猜一猜这里的“同寅”是什么意思? 生6:同龄。 师:正确。徐特立在苏维埃担任什么职务? 生6:教育部长。 师:好的。这是“人物竞猜”,下面让我们打开名著的目录。 (二)目录点击 师:像《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作品,我们应善于利用目录来把握内容要点。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请根据班级同学摘录的精段,判断其属于哪一章节。只允许看名著的目录,不允许翻看正文。开始!(媒体显示) 四川人,从来没有看见过像这样的中国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他们是人类?是疯子?或是神仙呢?———迷信的四川人这样惊叹着。他们自己的斗志受了影响;或者他们已经不能再瞄准射中了;或者在他们之中有人暗暗祈祷,盼望他们能成功达到目的!(出自张雅淇笔记) 师:根据这个内容,你能猜出这是哪一章哪一节的内容? 生1:第五章《长征》第三节《大渡河上的英雄》。 师:语段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件? 生2:飞夺泸定桥。 师:阅读纪实作品,我们不仅要把握事实,还要注意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从选文可以看出,斯诺对红军战士持什么情感态度? 生2:赞扬。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比如——— 生2: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 师:他们有一种信仰!这就是斯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能明确作者的倾向。(板书:明确倾向) “这些人唱歌,费的时间太多!”他说,“现在还不是唱歌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总括了苏维埃陕西这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