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89074

【推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81300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世界,PPT,19张,课件,黄土高原,堆积区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在地形图、地形景观图中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理解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在图中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了解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理解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01 02 Contents 01 地理位置 02 历史文化 黄土高原 03 黄土高原形成 04 黄土高原地表特点 05 水土流失影响 06 治理措施 知识分享 Natural environment 都说这个地方是古代文明的诞生地,那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黄土高原 厚厚的黄土、千沟万壑的大地,它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黄土高原 分享 纬度位置 地处中纬度 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地理位置 Natural environment 1 2 秦 岭 太 行 山 脉 乌鞘岭 长 城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悠久的历史: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黄帝陵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种民歌形式。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反映生活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厚的黄土风情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窑洞 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窑洞 风成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可以差视频) 黄土高原的由来 Natural environment 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气候特征 Natural environment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中国气候示意图 气候特征 Natural environment 半干旱、半湿润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中国降水分布图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 、峁、川等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地表 Natural environment 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形成沟壑 塬 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梁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峁 水土流失严重 cultural environment 土质疏松 多孔易溶于水 地表裸露 缺乏植被 夏季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 人多地少 开发历史悠久 修路 采矿 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