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08229

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过秦论》预习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293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1,过秦论,答案,预习,作业,寒假
  • cover
《过秦论》预习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学习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学习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一、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2.背景展示 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 二、课前预习 (1)特殊句式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2)通假字 威振四海( ) 倔起阡陌之中( ) 孝公既没( ) 合从缔交( ) 三、文本探究 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4.《过秦论》中为什么写九国“合从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这种铺陈渲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铺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 四、拓展阅读 1、论 “论”是文体的一种,属议论文。论是论述,即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事物的道理,其目的主要在于立。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如《过秦论》《六国论》等。 2、文学常识 百姓的称谓 ①黎民:平民、众民,也称“蒸黎”“黎元”等。如杜甫《无家别》中的“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②苍生:原指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后指百姓,一切生灵。 ③百姓: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贵族有姓,平民无姓,这种状况在春秋战国时代仍然存在。到了汉代,自天子以至于一般平民皆可有姓,“百姓”遂指一般平民了。 ④布衣:平民穿麻衣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奴隶:为奴隶主无偿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最初的“众”“奚”“仆”“臣”“妾”都是奴隶。 ⑥庶人:也称“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⑦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