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47926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常考六大题材之行旅诗(济南专用)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853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2年,行旅,26张,课件,专用,济南
  • cover
(课件网) 行旅诗 中考一轮复习: 诗歌常考六大题材之 初识行旅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著名绝句,也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诗,作者通过写景抒发羁旅愁思。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烟气笼罩,景色朦胧,于是触景生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愁。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月夜 杜甫 (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既抒发夫妇离别之思,还字里行间表现出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 知识链接 行旅诗 行旅诗,又称为羁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相思是苦涩 的,也是美好的。 (一)什么是行旅诗 (二)羁旅诗的主要意象 1.“望月怀远”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鸿雁传书” 闻雁 韦应物 (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3.“折柳送别”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杜鹃啼血”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晏几道 〔宋代〕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三)行旅诗的常见情感 1.叙写羁旅之苦,漂泊之感,抒发孤独寂寥、凄凉的心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抒发羁旅在外思乡思亲之情 ;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孤愤。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 戍守边关,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狐寂心情。 经典例题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