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57451

初中生作文入门第二十三讲 驳斥敌论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295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初中生,作文,入门,第二十,三讲,驳斥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十三讲:驳斥敌论 你写议论文,如果你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得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真”的,就是“立论”;如果你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得以证明别人的观点是是“假”的,就是“驳论”。 既然你要驳斥你的论敌,当然你就必须要抓住他的要害。我们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素者,要害也。如果把一篇议论文看作是一个人,论点就是他的脑袋,论据就是他的手脚,论证就是他的腰肢。———这三个部位,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当然,如果你想要击倒那个人,就可以从这三个部位下手。 【基础知识】 你可以直击脑袋,直接将敌人置于死地。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直接指出论敌的论点错误,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论点。 你可以斩断敌人的四肢,让他自然死亡。也就是说,你可以指出论敌的论据是虚假的,根本不可能支撑他的论点。 可以将敌人拦腰斩断,使他痛苦地死去。也就是说,你可以指出论敌的论点和论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你就可以让你的“敌人”痛苦地死去。———此为驳论证。 实际上,一篇驳论文可以先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驳斥,可以既驳论点,又驳论据,还驳论证。———事实证明,这样的批驳最为有力。 【例文赏析】 ㈠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听话”才是乖孩子;上学后,老师也是这么说,好学生要“听话”。于是乎,“听话”便成了座右铭,而我们也就成了“听话”的“机器”,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孩子、好学生。 “听话”是受我们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态。孔子就曾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可以使民众按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不要使民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文坛巨匠巴金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已习惯了“明哲保身”;习惯了做“听话”的机器;习惯了做录音机,录下什么就放出什么。 就这样,我们变得懒了,懒得动脑筋,懒得用自己的思想。我们所要做的,别人已经安排好,我们只要“听话”就足够了。殊不知,这种“听话”使我们缺乏创新。不创新,社会还能进步,人类还能前进吗?如果不是哥白尼的“不听话”,我们还会执迷地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不是达尔文的“不听话”,我们还会以为是神,是上帝创造了我们。 有人曾概括中国学生的三大特点,其中一个就是“听话”。记得杨振宁教授讲过这么一个例子:中国的一位留学生,考到美国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门下,取得预考博士的第一名。然后他却等导师给他出课题,一等就是好久,结果被导师拒绝接受。也许,这位留学生会很惊讶:我不是“听话”,等导师叫我去做吗?可是,这种“听话”人家并不欣赏,因为这种“听话”就是缺乏主动性,缺乏自我研究、发展的精神。 如此看来,并非“听话”的都就是“好孩子”、“好学生”。 (符定伟:《驳“听话”》) 范文对社会上的传统观点“‘听话’的都就是‘好孩子’、‘好学生’”进行驳斥。先从自身感受入手,点明“听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心态之一;接着用一个“殊不知”一转笔锋,指出“听话”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创新”的意识,并联系具体实例加以论证,说明一味“听话”,唯唯诺诺,无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文章采用直接驳斥论点的方法,集中地进行论述,整篇文章紧凑而有条理。 例文点拨 ㈡ 随着《还珠格格》的播出,“小燕子”赵薇一炮走红。然而,有人却对《还》剧的收视率,对赵薇的大红大紫持否定态度。例如 2000年第1期《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林慧同学的《谈“小燕子”赵薇》,观点很鲜明,认为《还》剧并不是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列举了多条理由。 林文称此剧“人物形象粗糙,人物语言浅薄,故事情节也拖沓”,我实在不敢苟同。琼瑶用细腻的文笔塑造了一个才气横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