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选择题(共16题) 1.由下列描述不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描述 结论 A 气体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将生石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外壁发烫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工厂大量排放含硫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增大酸雨的发生率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酒精 C.木材 D.一氧化碳 3.以下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它们都可用于切割玻璃 4.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比如航空汽油等 5.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时,燃料就一定能燃烧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6.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在冰箱里放入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C.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 D.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7.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 B.P点 C.N点 D.M点 8.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碳原子排列不同 B.CO与CO2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 D.CO与CO2可用燃着的木条区分 9.“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被不法商人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波。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化剂”属于无机物 B.“塑化剂”属于有机物 C.“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7∶2 D.食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用 10.“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11.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这里“碳”是指(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二氧化碳 12.在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大楼倒塌及大量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往往会发生灾后疫情,为了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为有机物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大量的直接燃烧会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化石燃料蕴藏量是有限的 C.我国的煤和石油资源很丰富,不需要大力开发新能源 D.我国的煤和石油资源有限,必须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14.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15.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