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203278

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沪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 含答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3260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物理,word,第三,必修,2019,科版
  • cover
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沪科版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1章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强化训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测出这一物理量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库仑 C.密立根 D.爱因斯坦 2.不带电的导体A与带正电的导体B接触之后也带正电,原因是(  ) A.B有部分质子转移到A上 B.A有部分质子转移到B上 C.A有部分电子转移到B上 D.B有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 3.现有丝绸、塑料薄膜、玻璃三种材料。通过实验发现,当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薄膜时,两者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下列顺序中,可使排在前面的材料跟排在后面的材料摩擦后,前者总是带正电的是(  ) A.丝绸、玻璃、塑料薄膜 B.玻璃、丝绸、塑料薄膜 C.玻璃、塑料薄膜、丝绸 D.塑料薄膜、丝绸、玻璃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内总有电荷,而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B.若物体不带电,则物体内没有任何电荷 C.物体中总有电荷,若不带电是因为它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电量大小相等 D.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只产生正电荷而不产生负电荷 5.静电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几乎都是让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到电极上。现有三个粒子a、b、c从P点向下射入由正、负电极产生的电场中,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 A.a带负电荷,b带正电荷,c不带电荷 B.a带正电荷,b不带电荷,c带负电荷 C.a带负电荷,b不带电荷,c带负电荷 D.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荷 6.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②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③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 ④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如图所示是某验电器的结构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张开过程,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B.金属箔张开过程,斥力一定做负功 C.金属箔张开,说明金属球带正电 D.金属箔张开时,可能带异种电荷 8.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或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子或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用丝绸糜擦玻璃棒时,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少于电子数而显示带负电 9.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 C.只有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A、B接触一下后,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互相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带等量异种电荷 B.带等量同种电荷 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带不等量同种电荷 11.如图所示是三个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时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形(只考虑相邻两球的相互作用),关于各小球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A带负电,B带正电,C带负电 B.可能是A带负电,B不带电,C带正电 C.可能是A带正电,B带正电,C不带电 D.可能是A不带电,B带负电,C带正电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不带电体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