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04025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0438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0,PPT,27张,课件,扬州慢,单元
  • cover
(课件网) 扬州慢 课前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自主学习反馈 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由于他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但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其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自主学习反馈 姜夔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其词作多记游咏物,抒写个人身世及离别相思,情真意切,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隽。 自主学习反馈 写作背景: 《扬州慢》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当时词人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上下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情境导入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姜夔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学习目标 1.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课文解读 《扬州慢》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词作的时间、眼前所见所闻的扬州景色、写作的缘由及其他人的评价,为全词奠定了“《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课文解读 4. 《扬州慢》序言中哪句话点明了全词的主旨?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全词的主旨就是抒发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这首词中哪个词或字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都在空城”的“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等说明昔日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景色美丽,繁华热闹。可是战争却将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词人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不由得感慨万千。一个“空”字,寄托了词人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人民不幸的哀思。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全词的“词眼”是哪个词语?为什么? “空城”。从结构上看,“空城”二字承上启下,词人在写过“荠麦”“废池”“清角”之后,用它来结束上片,展开下片。从情感上看,“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饱含着词人对外敌入侵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展示出对国运多艰的哀婉。 重点点拨 分组讨论:赏析诗句。 分 务 组 任 重点点拨 讨论:“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词人为何而惊 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因“空”而“惊”,反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该句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重点点拨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事物,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它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