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207266

5-4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42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 cover
5-4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第4节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往往被许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并未加以重视。事实上,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因此,“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 情感性目标: 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教学方法] 探究与发现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讨论分析,采取“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课前设计表格、角色扮演、代表介绍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实验方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并同步板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式中的各个部分;通过课堂实验设计,及时加深巩固本节课所学习、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发展是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限制的,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500多次、300多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和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探索者的辛勤劳动,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生物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众多生物学家不计个人名利为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奋斗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小段有关原始地球的录像,然后就人类生存而言,让学生比较原始地球和现在地球气体成分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氧气的产生与什么生理过程有关呢? 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 (课件同步显示) 光合作用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历史长河中去,共同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观看录像 讨论回答:氧气 讨论回答:光合作用 回忆光合作用概念,归纳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场所。 思考 新课教学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642年 比利时 海尔蒙特实验 2.1771年 英国 普利斯特利实验 3.1779年 荷兰 英格豪斯 4.1845年 德国 博耶 5.1864年 德国 萨克斯实验 课堂小结 6.1939年 美国 鲁宾、卡门实验 7.20世纪40年代 美国 卡尔文实验 总结 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一生 疑问:植物为什么长大?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哪里? 课件展示背景资料(亚里士多德观点) 观点是否正确?怎样证实? (课前已发给学生相关英文资料阅读,并要求将数据整理成表格) 投影1~2名学生设计的表格 实验前实验后重量变化柳苗土壤 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实验,海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