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20598

17 壶口瀑布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2645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壶口,瀑布,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课堂·导入 观察以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1.了解游记的典型特征,品读语言,体会文章风格特点。 2.感受本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学习目标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走近作者 知识链接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录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大要素: 游踪、景观、情感。(兼有知识性和文学性。) 1.有关“游记” 知识链接 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2.关于“壶口瀑布” 知识链接 相传远古时期,黄河就是一条卧伏在中原大地的黄龙。它生性暴虐,荼毒生灵。大禹为制服黄龙,在晋陕峡谷之处的龙门发现了降伏这条恶龙的好去处。龙门断崖绝壁,将暴龙引入此门,犹如瓮中捉鳖,降伏暴龙将易如反掌。不料峡谷的进口处有一巨石挡道,不能顺利将黄龙引入龙门。大禹当机立断,用神斧砍开巨石,只见天崩地裂的巨响后,巨石一分为二,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这就是现在的“壶口”。 3.关于“壶口的传说” 写作背景 作者梁衡在《我写<壶口瀑布>》中说:“《壶口瀑布》是我在记者任上写的最后一篇散文。1987年我正在黄河壶口采访,接到北京来的电话,要我立即回京,从此结束我十三年的一线记者生涯……当了记者就沿黄河上下采访,河边的人和事,还有黄河因季节和地势不同而出现的千变万化,在我脑子里印象极深。这篇《壶口瀑布》是我心中黄河的缩影,也是我对黄河精神的理解。”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作者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二部分(第3—4段)】 写作者枯水季节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第5—6段)】 由水写到石,再到写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写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整体感知 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壶口瀑布地点:晋陕两省交界 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作者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万里黄河入龙槽 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再读课文,探究成因,感知景物特点 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枯水期壶口瀑布 【听 觉】 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 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