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42727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1.8测试”过山车”教学设计+记录单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9次 大小:381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2017,三年级,下册,测试,过山车
    《测试“过山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为研究主题,在第1-6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及运动的快慢等,在第7课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了一个“过山车”并且完成了评价。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利用自制的“过山车”,从物体的位置、运动的路线、运动的快慢这三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同时,本课也要求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作品优化改进。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探索活动———借助方位盘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利用秒表和软尺等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生制作的“过山车”是本课的关键,所以需要事先了解每组学生作品的结构、存在问题等情况,对于未完成或问题较为严重的小组需提前指导,确保学生在本课有作品供研究。 对于自己设计制作的“过山车”,学生往往充满了期待和兴趣,迫切地想要进行测试,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推动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和小球,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形成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继续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描述小球的位置、运动路线,测量小球的运动快慢。 难点 ●测量和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改进“过山车”让小球运动更快。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班级汇总表。 小组:各组制作的“过山车”、秒表、细线、纸带、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3~5分钟) 任务:测试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情况。 要求:每组用一个小球模拟“小车”,观察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情况,看看能否顺利到达终点。 学生分组测试,对 “过山车”存在问题的进行调整,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经过测试和调整,刚才各组的“过山车”都能成功通过小球,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 预设:小球的位置、运动路线和快慢 二、探索 (预设25分钟) 活动(一)描述小球的位置 提问:回忆我们在本单元第1课《运动和位置》中学习的内容,我们怎样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预设:通过方向、距离来描述。 出示可供使用的材料(方向盘、细线、纸带),提问:以起点为中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描述小球的方向和距离? 预设:利用方向盘确定方向,用细线从起点出发沿轨道拉到小球所在的位置并用纸带量出长度;以“起点为中心”,用细绳和纸带测出起点与小球位置的直线距离(需引导学生用沿着轨道测量的方法)。 师生交流讨论,确定方法后请一个小组进行演示。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描述的结果。 活动(一)描述小球的位置 小组成员每人选点轨道上的一个点,用标签纸作标记; 以起点为中心,利用方向盘判断各点的方向; 用细线从起点出发沿轨道拉到各点所在的位置,再测出细线的长度。 A点在起点的 (方向),沿轨道距离约 厘米处。 B点在起点的 (方向),沿轨道距离约 厘米处。 C点在起点的 (方向),沿轨道距离约 厘米处。 D点在起点的 (方向),沿轨道距离约 厘米处。 活动(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提问:回忆我们在本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学习的内容,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分为有哪两种? 预设: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提问: 怎样描述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路线? 预设:分段描述;先画出来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