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45120

4.13《撬重物的窍门》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9次 大小:27850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13,撬重物的窍门,课件,15张,PPT,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撬重物的窍门》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该单元的第一节,以“撬动重物”的问题为引导展开本节课,这一问题的设计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以此为依据展开“杠杆”这一简单机械的学习。按照递进关系,本节课有五个学习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抬重物的生活实际问题,发现用支撑物垫着的木棍容易抬起重物,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文字直观的认识杠杆。 第二部分:使用平衡尺代表杠杆,通过研究平衡尺保持平衡的情况发现支点的位置对所需用力大小的影响。 第三部分:应用研究成果。活动一:辨析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活动二:分析玩跷跷板时的具体情况,找出可行的平衡方法。 第四部分:根据教材出示的“小杆秤”的组成部分和称重方法制作小杆秤,并解释其原理。 第五部分:阅读介绍阿基米德与杠杆的资料,了解阿基米德在说明杠杆原理方面所作的贡献。 2、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机械的认识基本上集中于一些大型的机器,而生活中的门把手、撬棍等他们并不认为是机械。在低段的学习中,他们虽然已经了解了一些工具在生活中各个场合使用的方法,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尤其是对生活中的现象背后的原因缺少认知和思考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对低年级学习内容的深化。本节课作为简单机械的第一节,除了注重杠杆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研究简单机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其科学素养和能力。 3、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杠杆的结构,知道用杠杆撬起重物可以省力;了解杠杆省力的原因;认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学会制作小杆秤。 科学探究:通过比较和阅读,认识杠杆结构;通过平衡尺的探究实验总结杠杆撬起重物省力的原因;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在制作小杆秤的过程中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分析生活实际问题得出科学知识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现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杠杆的发明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与意义。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平衡尺研究杠杆。 难点:将平衡尺的秘密与用杠杆撬起重物建立对应关系。 5、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和视频图片材料。 学生材料:平衡尺、钩码、杆秤制作材料。 6、教学时间 1课时 7、教学过程 (1)创建生活情境 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要同学们帮老师出谋划策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个大箱子,老师想要抬起它,有没有什么比较简单的方法呢? 2. 学生讨论:学生发表意见并说明原因。 3.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展示同学们讨论所得的“多找几个人一起搬的方法”示意图。教师出示棍子并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在生活中观察到更方便简单且省力的方法? 4.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使用撬棍翘起重物”的示意图。根据生活经验总结这种方法很省力,比起几个同学一起抬,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帮老师解决难题。那我们将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做杠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中抬起重物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回顾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最终得到杠杆的概念,形成认知。 (2)结合平衡尺 认识并探究杠杆的奥秘 1. 认识杠杆与三个重要的点 (1)出示使用撬棍的过程视频 (2)结合视频内容解释并归纳:杠杆有三个要素:用力点(顾名思义,撬起重物时需要用力的位置所在的点)、支点(用来支撑撬棍的点)、阻力点(依此类推,阻碍我们撬起重物的力所在的点)。 (3)练习:请同学们在课本38页下方的图片中标出这三个点所在的位置。 2. 利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奥秘 (1)教师使用平衡尺和铁架台建立一个杠杆装置,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搭建杠杆装置。 (2)谈话:同学们,老师使用平衡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